你可以看一下前几年有些地方动不动就搞一个几千亩、上万亩的农场,现在农产品价格一波动,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了,可持续性就出现了问题。
既然有这样的空间,有这样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和进一步期待的绩效,当然应该积极而理性地去推进与我国城镇化巨大空间相关的PPP建设,而助益于全局,贡献于长远,造福于人民。中国要完成现代化,伴随着弥合二元经济的过程,未来几十年还要把城镇建成区不断扩大,并伴随着不断进行的一轮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换代、不断的产业互动、一轮一轮的人力资本培育,以及伴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所合成的现代化进程。
政府别无他途,必须选择创新机制,把雄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拉进来和政府一起做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履行其职能。我愿借这个机会把自己作为研究者对PPP的一些基本看法做简要汇报。积累经验以后,一定程度上需做规则上的删繁就简,但当下我们还是要顺应规则,积极考虑在这方面如何加以掌握。这方面中信切入模式,是这个海底隧道开通以后不收费,这是现今阶段上最顺应民意的。各种各样公众工程、公众事务,在大量公众知情情况下,遵循法治化轨道、寻求共赢,客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现代化制度机制和国民素质。
不仅体现为一场隆重的婚礼,而且对接到一个一个百年好合的婚姻。不像当年做固安项目,现在已有那么多部门要监管、要讲规范性。这样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当地制造业的提高,受到东道国政府和当地人的肯定与欢迎。
三大要素的基础并没有动摇,因此全球化的过程还将持续下去。在明清封建时代末期漫长的闭关锁国之后,新中国成立了,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再次回到全球化的舞台。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还会快速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还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500亿~3000亿美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1.1万亿美元。2015年,福耀投资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后,向当地大学捐赠700万美元支持研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地政府要将一条公路命名为福耀大道。
在过去十年间,我们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了近10倍,赴海外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投资目的地愈发多元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由技术、制造、品牌等环节组成的微笑曲线表示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其中曲线两端的专利、技术及品牌、服务环节往往包含了较高的附加值,而位于曲线中段的组装、制造环节则附加值较低。
第三,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将愈发多元化,稳步地向成为全球企业迈进。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各个领域国际协定的签署……使全球化从涓涓细流成为不可阻挡的滚滚洪流。2016年5月,美的向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 发出收购要约,计划通过库卡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生产效率并推动制造升级。未来,中国还将有更多的这类全球性公司的诞生。
其中福耀集团在2014年收购美国芒山工厂之后,基于尊重美国制造业工会文化考虑,保留了工厂工会,尽管并购协议允许关闭工会。类似的,2013年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获得了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例如,华为在1997年走出国门,目前已在160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并在世界各地构建了16个研究所,28个创新中心,45个产品服务中心。2016年1~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34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7%。
早期走出去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忽视了投资目的地的文化差异、经营环境等本地化因素,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联想集团、万达集团、福耀集团在并购海外企业后,均采取了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策略。
G20国家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2010年末的381项增加到2015年末的1441项。东莞的华坚集团在进入埃塞俄比亚伊始便以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定位,2012年建厂之初就确定了依靠本地人才发展的计划——工厂开工之前派出200多名埃塞大学生前往东莞工厂培训,如今工厂规模已扩大到5000多名雇员,但只有140多人是中国籍雇员。
这些教训对后来者很有价值,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或绿地投资中提高了对本土化经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全球化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升国际影响或开始在全球范围运作的过程 ,也是因为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国际性整合的过程。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也引人瞩目: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第一大贸易国,2015年人均GDP增长近7倍。唐宋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不但联通了中国与60多个国家的直接商贸往来,还在沿线多个国家及欧洲各地掀起了中国热。全球化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2001~2016年十五年间,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中,高技术产品的占比从17.5%提高到约30%,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所占比重则由44.6%提高到近60%。
支撑这一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当前商业环境要求中国企业具备全球视野,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又如,海航集团旗下已囊括分布在5个大洲14个国家的30多家境外企业,截至2015年集团15%的资产、24%的收入来自其海外公司。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全球化下的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在上一次全球产业分工转移中,我国很多企业正是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成功进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环节。
对于众多期待跨出国门的企业来说,了解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经验十分重要。中国是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改革开放政策允许外资走进来,通过三来一补发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第二,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将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化进程有所减慢。许多中国企业选择通过走出去实现引进来,提升技术与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以获取更高附加值。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4年全球贸易总量较上一年仅增加2.8%,是四十年来首次低于全球GDP增速。
1979年11月,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公司。其次,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平台,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环境指导。
这些例子说明,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全球化发展获取高端制造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鼎盛时期城中150万人中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口。
第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和贸易,这是全球化得以实现的载体。希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研究分析大量中国企业国际化案例的基础上编撰的这本《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能对走出去和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18.3%。例如上汽集团2004年入主韩国双龙汽车后,始终无法消除与工会隔阂,终因劳资矛盾激化而宣告失败。全球化有三个重要的组成要素,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是全球化的动力。第四,中国企业将通过全球化发展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整合技术与品牌优势,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15项经济改革措施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见证者和孜孜不倦的倡导者,我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初期,虽有种种不足,但大势不可阻挡,并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 龙永图 2016年10月 进入专题: 中国企业 全球化 。过去十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从2005年的122.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214.2亿美元,扩大了近10倍
其次,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平台,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环境指导。又如,海航集团旗下已囊括分布在5个大洲14个国家的30多家境外企业,截至2015年集团15%的资产、24%的收入来自其海外公司。